名称:类丹毒
别名:中医丹毒
关键词:类丹毒
索引:类丹毒(erysipeloid)系由猪丹毒杆菌侵入人体皮肤伤口后引起的如丹毒样皮损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其常与职业有关,皮肤症状酷似丹毒。
  • 1
  • 2
  • 3
  • 4
  • 5
迟丽娟1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2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3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4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5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类丹毒概述

类丹毒(erysipeloid)系由猪丹毒杆菌侵入人体皮肤伤口后引起的如丹毒样皮损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其常与职业有关,皮肤症状酷似丹毒。 本病属中医“丹毒”范畴。

类丹毒临床表现

潜伏期1~5天,亦有短至数小时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 (一)限局型 本型较多见,似丹毒样损害,多单侧发生于手部或足背。初发为限局性小红斑,逐渐扩大,成为紫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表面略发亮,边缘呈轻度水肿,有浸润感,色泽较深,中央部分稍平,色泽较淡,表面可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损害可逐渐向四周扩大,可延及整个指部、手掌或腕部,但一般直径小于10cm。可伴淋巴管及淋巴结炎,有时可伴发手指骨膜炎或关节炎,受累手指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皮损一般不化脓,严重者可出现脓疱。自觉有阵发性胀痛、灼痛或跳痛及瘙痒。部分病例皮损呈游走性,可在旧皮损附近继续发生新的皮损,此伏彼起,病程迁延。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约2~4周消退,血液细菌培养阴性。 (二)弥漫型或全身型 本型较少见,开始于指端发生丹毒样红斑,以后沿手臂蔓延,数周后可侵全身皮肤。皮损形态与限局型相似,但呈全身性或弥漫性分布。患部肿胀炎症明显,境界清楚,可中心消退呈环状、花瓣状或图纹状,边缘呈紫红色,可隆起有伪足。皮损可时发时消。患者常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经数周至数月可自愈。 (三)败血症型 本型少见,患者一般无典型皮损,或出现严重的紫癜样损害,或红斑及斑块,并可融合成大片损害。少数可发生外耳出血性坏死,有诊断意义。亦可发生关节症状,全身症状严重,有高热,阵发性畏寒,肢体酸痛,全身乏力等毒血症表现,并可伴发心肌炎或急性心内膜炎等多种脏器损害,周围血象单核白细胞增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死亡率较高。

类丹毒病理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搏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损伤(如搔抓后引起鼻粘膜或外耳道皮肤或头皮破损、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西医认为:病原菌为类丹毒杆菌(Gram阳性),亦称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多见于有病动物的生肉上,特别是病猪和病鱼。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生肉及腌肉中可生存数个月,需煮沸2~3小时始可将其杀死。不少家畜、家禽如猪、牛、羊、鸡以及鱼、虾、鸽子均可受感染而成为带菌者。从事渔业、皮毛业或鱼、肉类加工工人,以及兽医、炊事员等,当皮肤有外伤,可因接触该菌感染而发病。

类丹毒诊断与鉴别

限局型、弥漫型根据职业接触史,手指外伤史、皮损特征、活动受限等可以诊断; 败血症型者根据重笃的全身症状、紫癜样皮损、外耳出血性坏死及血培养阳性等作出诊断。本病应与丹毒、蜂窝织炎及接触性皮炎鉴别。 (一)丹毒 有时与类丹毒皮损相似,但丹毒为鲜红色斑,水肿著明,好发于小腿及颜面,伴有寒战高热等明显的全身症状。血中嗜中性白细胞增高。无接触病兽病禽等肉类病史。类丹毒皮损多呈紫红色或青紫色,好发于手指及手背,全身症状较轻,有明显的职业接触史。 (二)蜂窝织炎 多见于颜面及躯干部,呈弥漫性红肿,疼痛明显,伴有寒战、高烧、全身不适等严重全身症状。 (三)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某些致敏物质的病史,多发于暴露部位与接触部位,皮损以红斑、肿胀、水疱、丘疹为主,灼热瘙痒,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类丹毒辩证

(一)毒热内蕴证 以限局型表现为主,皮损多发于手指、手背或足背部,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肤灼热或瘙痒,或有水疱,伴有低热、头痛、便干口苦,苔薄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二)正虚邪恋证  见于弥漫型患者,皮损由局部累及全身,时发时消,此起彼伏,病程迁延,伴有发热、关节疼痛、脘痞纳呆、神倦乏力等,舌苔滑腻,脉虚数。 (三)邪毒内攻证  见于败血症型,局部出现严重的紫癜样损害或发生外耳出血性坏死,寒战、高热、骨节酸痛,或邪毒内陷心包而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类丹毒危害

败血症型伴有关节痛和心内膜炎。

类丹毒治疗友情提醒: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中药治疗 ⒈ 毒热内蕴证 宜清热解毒 ,凉血散风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银花、连翘各15g,赤芍、丹皮各12g,生山栀、黄芩、黄连各10g,板蓝根20g,僵蚕、薄荷、牛蒡子各9g,紫花地丁30g。 ⒉ 正虚邪恋证 宜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方药:化斑解毒汤加减:升麻6g,石膏30g,连翘、牛蒡子各15g,黄连、知母各10g,玄参、生地各15g。 ⒊ 邪毒内攻证 宜清心开窍、凉营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20g,生地30g,丹皮、赤芍各15g,黄连、黄芩、知母、栀子各12g,生石膏、板蓝根各30g。同时化服安宫牛黄丸1~2丸。 (二)西药治疗 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极度敏感,故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每次80万~160万u肌内注射,2 次/日,连用7~10天以上。亦可青霉素与普鲁卡因混合作环状封闭。败血症型的治疗应尽早使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点滴;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药等,亦可注射免疫血清。 (三)外治 ⒈ 中药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敷。或用鲜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马齿苋等鲜品洗净后捣泥外敷。 ⒉ 局部禁用水洗,可用黄柏30g,地榆30g,紫地丁30g,野菊花50g,水煎冷湿敷或冲洗患部。 ⒊ 西药外用10%~20%鱼石脂软膏局部包敷。或用硫酸铝稀溶液湿敷亦可。

类丹毒图片

类丹毒预防与调摄

1.加强对家畜、家禽等饲养厂、屠宰场、肉类加工厂以及经售和炊事人员的检疫工作,并对上述场所经常进行清洁消毒,对从事屠宰、肉类加工、经售及炊事人员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有关人员有手部皮肤破损时,应及时处理。对带菌的禽畜、鱼虾进行严格管理,如已死亡的应焚化或深埋。
2.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床边隔离。
3.患者所用器械、敷料等必须严格消毒,以防传染。
4.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我来说两句已有45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登录|注册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值班医生免费在线咨询

禄志强 主治医师
上海华肤医院
  • 一周图片精选【第599期】7.13-7.19
  • 一周图片精选【第659期】7.13-7.19
  • 一周图片精选【第499期】7.13-7.19

推荐医院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