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病皮损特点是最初为一个针头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色灰黄或枯黄或灰褐色,体积逐渐增大呈乳状增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瘊。此后因身体接种数目逐渐增多。 2.本病好发于手背、手指,也可见于头面部。 3.病程慢性,有自然消退者。常无自觉症状。位于甲缘者常有压痛,疣的表面易于发生皲裂、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以青少年发病多见。 特殊类型的寻常疣有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头皮等处的单个细胞丝状突起、常无自觉症状的丝状疣(Filiform warts)以及好发于头皮的单个或多个在同一柔软基础上发生一族集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尖端为角质样物质、常无自觉症状的指状疣(Digitate warts)。
根据发生于手背手指或头面部的半球形成多角形粗糙坚硬的污黄色或灰白色赘生物,单个或数个群集皮损,常无自觉症状等特点可以确诊。应与疣状痣、疣状皮肤结核鉴别。 (一)疣状痣 多为自幼发生,线状排列常与神经走向一致,灰黄或灰褐色,表面呈刺状。 (二)疣状皮肤结核 为不规则疣状斑块,四周有红晕,细菌学与组织病理特征可鉴别两者。
危害一、常伴有轻度的瘙痒和疼痛。 危害二、常因为搔抓,皮损段时间内扩散到临近区域。 危害三、寻常疣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半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略硬,呈灰黄、污褐或正常肤色,乳头样增殖,表面多呈花蕊或刺状。 危害四、寻常疣初起为针尖大的皮肤隆起小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触之硬实。多为单个存在,但也有逐渐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 危害五、寻常疣有些如丝状突起,质地细软,好发于颈、颏、眼睑等处,称丝状疣。有些则在同一个疣的基础上发生一簇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称指状疣。
(一) 中医治疗 ⒈ 风热血燥证型 治宜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方用治瘊方加减:熟地12g,首乌、杜仲各6g,赤芍、桃仁、红花、丹皮、赤小豆、白术、牛膝各9g,穿山甲3~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饮酒者每煎加白酒30ml冲服,连服至脱落为止。月经期及孕妇忌服。 ⒉ 湿热血瘀证型 治宜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方用马齿苋合剂加减:马齿苋30g,大青叶15g,紫草、败酱草、桃仁、红花、赤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月经期及孕妇忌服。 (二)西医治疗 本病以局部治疗为主,①用刮匙刮除疣体,②5-氟尿嘧啶或肽丁胺软膏外涂,2次/日。③鸦胆子去壳捣碎外敷,以护创膏固定,隔日1次,④CO2激光烧灼或液氮冷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