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癣菌疹
别名:湿毒疮
关键词:癣菌疹
索引:癣菌疹(Dermatophytid)是由于真菌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作为抗原而产生抗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变态反应,通过血液循环,在远离真菌感染病灶以外的皮肤上形成皮疹。
  • 1
  • 2
  • 3
  • 4
  • 5
迟丽娟1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2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3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4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5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癣菌疹概述

癣菌疹(Dermatophytid)是由于真菌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作为抗原而产生抗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变态反应,通过血液循环,在远离真菌感染病灶以外的皮肤上形成皮疹。中医称“湿毒疮”。

癣菌疹临床表现

已有活动性癣病灶的患者突然在病灶以外的皮肤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但无特异性。常见的类型如下: (一)汗疱疹型   最为常见。原发皮损日久或治疗失当,手掌指部、足背突发粟粒状丘疹、丘疱疹。可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剧烈,多见于夏季。原发病灶多为浸渍糜烂的足癣。 (二)丹毒样型   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明显,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有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损害多见于小腿,可发展至下肢上部。有时有多片红斑,中间隔以正常皮肤。 (三)湿疹型   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湿疹样损害,对称分布。 (四)丘疹型   突然发生的集聚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丘疹。多见于四肢或泛发全身。

癣菌疹病理病机

中医认为:在湿困脾胃时往往发生水疱性癣菌病;热阻经络则出现红斑型损害。湿热相搏则肉腐成脓,呈现脓疱性皮疹,为掌跖脓疱样损害。 西医认为:本病多与原发灶发病程度和菌种有关。亲动物性皮肤癣菌侵入机体后局部炎症反应强烈,容易引起癣菌疹,而亲人性皮肤癣菌则较少引起。癣菌疹患者均已存在活动性癣病灶,多为严重的浸渍糜烂型足癣,并有剧烈瘙痒和搔抓。有时还有外用不适当药物史。

癣菌疹诊断与鉴别

癣菌疹的诊断必须具备:①有原发的癣菌感染灶。②其症状随原发灶的治愈而消退。③癣菌疹的真菌检查阴性。④癣菌素试验阳性。 癣菌疹临床易与汗疱疹、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丹毒、荨麻疹等混淆。可根据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予以鉴别。

癣菌疹辩证

(一)湿热兼风型(相当于急性)  证见手足及躯干突然泛发粟粒状丘疹、小水疱,且见渗液皮疹多在下半身,疹发迅速,消退亦迅速,湿重者黄水淋离,热重者红而成片,多伴灼痒,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浮或濡。 (二)湿热下注型(相当于发于下肢各型)  证见下腿结节或红斑,患处微热或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实或濡。 (三)脾虚湿困型(相当于急性或慢性)  证见皮疹暗淡浸淫,内发水疱,渗液不止。伴乏力、纳呆,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无力。

癣菌疹危害

癣菌疹治疗友情提醒: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的活动性癣病灶。 (一)中医治疗 ⒈ 内治 应以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湿热兼风型以荆防汤加减,湿热下注型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困型以加减胃苓汤为主。 ⒉ 外治 以苦参汤煎洗患处,或搽黛松散、陀柏散。 (二)西医治疗 ⒈ 内治 可以对症给予抗组胺药物及镇静药物,如克敏能、非那根、苯海拉明等。若全身反应剧烈,可考虑适当类固醇皮质激素,但用药时间不能太久,一旦症状消退时就立即停药。 ⒉ 外治 局部用药以温和保护剂为主如樟脑、炉甘石洗剂等,不可用刺激性强的癣药水。

癣菌疹图片

癣菌疹预防与调摄

预防癣的复发就能预防癣菌疹的发作,如注意足部的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平时避免使用癣病患者的毛巾、拖鞋、浴盆及内衣裤,避免接触患有癣病的猫、狗等宠物。

我来说两句已有45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登录|注册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值班医生免费在线咨询

禄志强 主治医师
上海华肤医院
  • 一周图片精选【第599期】7.13-7.19
  • 一周图片精选【第659期】7.13-7.19
  • 一周图片精选【第499期】7.13-7.19

推荐医院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