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着色真菌病
别名:
关键词:着色真菌病
索引: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不同着色真菌侵犯皮肤深部所致的慢性下肢疣瘤状损害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典籍中无此病。
  • 1
  • 2
  • 3
  • 4
  • 5
迟丽娟1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2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3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4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迟丽娟5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各种皮肤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详情>>

我要咨询访问>>

着色真菌病概述

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不同着色真菌侵犯皮肤深部所致的慢性下肢疣瘤状损害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典籍中无此病。

着色真菌病临床表现

病菌入侵后,最初在皮肤上出现小丘疹或小脓疹,逐渐发展成为隆起性结节,互相融合呈疣状损害,表面呈紫红或紫红的增生性内芽组织,结成痂皮,在结节之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具有臭味。疣状结节的表面还可形成浅表性的溃疡。 损害常发生于足背及小腿,多为单侧受损,也可发生于手背或其他部位,随着病程的进程皮损渐扩大。损害往往中央愈合,向边缘扩展。愈合部分遗留色素沉着及疤痕形成。损害因诱发感染可成溃疡。因持久的慢性炎症,导致纤维增生淋巴回流受阻,亦可形成橡皮肿。 病人一般健康情况良好,但也有病原菌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在脑部形成脓疡而出现头痛、昏迷、复视、步态障碍及占位病变等神经症状。 直接镜检、培养:真菌阳性 组织病理:真皮中可见褐黄色厚壁孢子。

着色真菌病病理病机

由疣状瓶霉菌、裴氏瓶霉菌、紧密瓶霉菌及分支孢子菌等所引起。接触真菌附着泥土、树皮等的皮肤创口而发病,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可能直接传染。

着色真菌病诊断与鉴别

可用脓液涂片直接镜检,镜下可查到棕色厚壁圆形的真菌孢子。病理检查为肉芽肿变化,其中可查见厚壁棕色孢子。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一) 疣状皮肤结核  呈疣状损害,但有粟粒样脓肿,周围褐色浸润,中央残留网状瘢痕,真菌检查阴性。 (二)结节溃疡性三期梅素  损害铜红色,性质坚硬,炎症显著,无疣状增殖,有性病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真菌检查阴性。

着色真菌病辩证

暂无中医辨证

着色真菌病危害

本病呈慢性经过,可历经数年或数十年而不愈,但一般健康尚可,如不积极坚持医治,最终可使患者肢残废,丧失劳动力。某些患者可累及内脏而出现相应症状。 脑脓肿综合症多是病原菌经血行播散至脑,往往见于体质衰弱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此种病人予后不佳。 囊肿皮下型多在人体暴露部位出现结节,该结节以后中央发生坏死并形成坚实的皮下囊肿。其直径约2厘米左右。

着色真菌病治疗友情提醒: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治疗原则 宜早期发现、早治疗,尽早将皮肤损害彻底切除局部。可酌情使用电灼、激光或注射两性霉素B。 (二)内用药物 ⒈ 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 ⒉ 伊曲康唑 ,每日200~400mg,顿服,疗程视临床反应而定,可能需要3个月至1年或更长。 ⒊ 碘化钾、维生素D等可配合服用。 (三)局部治疗 局部温热疗法,使用蜡疗、热沙疗、热辐射等方法使局部皮损温度升至40~50℃,对有些病例有效。 (四)病变切除、植皮 损害面积广泛,可考虑病变区切除并植皮,晚期患者疤痕广泛形成则治疗十分困难。

着色真菌病图片

着色真菌病预防与调摄

劳动生产中,遇有皮肤外伤,须及时妥善处理,如外涂碘酊,则可预防本病发生。

我来说两句已有45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登录|注册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值班医生免费在线咨询

禄志强 主治医师
上海华肤医院
  • 一周图片精选【第599期】7.13-7.19
  • 一周图片精选【第659期】7.13-7.19
  • 一周图片精选【第499期】7.13-7.19

推荐医院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
上海华肤医院话题:32179人加入